“十四五”時期,是和田地區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之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五年。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是和田推動農業規模化、優質化、現代化的重要轉售,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和根本之策,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至關重要。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重要講話內容和指示精神,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八次全會精神,系統謀劃推進和田特色農業產惡意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根據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關于促進南疆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和《和田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文件精神,發揮規劃引領作用,鞏固拓展產業發展成果,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特編制《和田地區“十四五”特色產業發展規劃》。
本規劃立足于和田特色農業產業資源優勢、發展基礎和市場需求,以特色水果、特色中藥材、特色經濟作物、特色畜禽、設施蔬菜、特色水產產業為重點,提出了和田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目標、產業布局和具體措施(本規劃不包含糧食、大田蔬菜、核桃、紅棗及規模化畜禽產業)。
發展策略
加強與和田地區糧食、大田蔬菜、核桃、紅棗及畜禽養殖等主導產業有機融合,聚焦和田特色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科技、人才、資金等資源要素向特色農業產業集聚,以葡萄、杏、肉蓯蓉、玫瑰、和田羊、設施蔬菜、水產養殖七大特色農業產業為重點,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平臺搭建、龍頭培引、項目建設、模式創新等措施,著力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通過優品種,彰顯特色;提品質,生產精品;打品牌,提升效益;育主體,引領示范四大發展策略,推動和田特色農業產業向“綠色、優質、高效”的高質量方向發展。
產業體系構建
以優化特色農業產業機構和布局為目標,綜合考慮產品品質特色、產業發展基礎、未來市場前景、綜合經濟效益等因素,從特色水果、中藥材、經濟作物、畜禽產業中篩選皮套、杏、肉蓯蓉、玫瑰、和田羊作為重點產業,并充分發揮和田地區發展設施農業和水產養殖的資源優勢,以設施蔬菜和生態健康綠色水產養殖為重點,組成和田特色農業產業的7大重點產業。堅持集聚資源、重點突破、統籌布局、協同推進原則,帶動其他特色農業產業有序發展,構建“7+N”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促進和田特色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優化升級。
產業布局
昆侖山北坡草原,協同畜牧主導產業,積極發展壯大以和田羊為代表的特色畜禽產業。中部低山帶的農牧結合區中的高海拔山區重點發展以杏為代表的特色水果產業和其它特色畜禽產業,而低海拔地區重點發展葡萄等其他特色水果、萬壽菊和色素辣椒等經濟作物以及平原型特色畜禽養殖。北部沙漠區重點發展壯大肉蓯蓉和玫瑰產業。以“和洛墨”區域四縣市為重點,先行先試發展設施蔬菜。以水資源豐富的墨玉縣、于田縣、和田縣和民豐縣為重點,發展生態健康綠色水產養殖業。
發展目標
到 2025 年,建成一批特色農業產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和設施蔬菜產業示范園區,篩選支持一批示范家庭農場、合作社示范社,特色農業產業標準化種養水平明顯提升,產品質量得到有效保障;引培一批加工龍頭企業,打造一批拳頭特色農產品,初步構建特色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構建區域公用品牌,培育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顯著提升,特色農業產業品牌效益和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產業發展更有活力;建設一批科技培訓示范基地,組建一支科技服務隊伍,培養一批高素質農民,形成多種利益聯結典型模式,農民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明顯提升,特色農業產業增收效果不斷加強。
到 2030 年,以葡萄、杏、肉蓯蓉、玫瑰、和田羊、設施蔬菜、生態健康綠色水產養殖為重點,引領帶動其他特色農業產業協同發展的“7+N”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產業向優勢區域集聚,產業布局基本形成,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產業規模基本穩定,基本實現特色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特色農產品初加工水平顯著提升,中高端產品不斷豐富,精深加工產品體系更加完善,特色農產品副產物加工利用水平提高,供應鏈體系運作機制成熟,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品牌溢價能力增加,產業聯農帶農效果更加顯著。
到 2035 年,和田特色農業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產品體系更加豐富,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市場認可度更高,7 大重點產業成為國內具有影響力的特色農業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助力和田地區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
到 2030 年,以葡萄、杏、肉蓯蓉、玫瑰、和田羊、設施蔬菜、生態健康綠色水產養殖為重點,引領帶動其他特色農業產業協同發展的“7+N”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產業向優勢區域集聚,產業布局基本形成,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產業規模基本穩定,基本實現特色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特色農產品初加工水平顯著提升,中高端產品不斷豐富,精深加工產品體系更加完善,特色農產品副產物加工利用水平提高,供應鏈體系運作機制成熟,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品牌溢價能力增加,產業聯農帶農效果更加顯著。
到 2035 年,和田特色農業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產品體系更加豐富,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市場認可度更高,7 大重點產業成為國內具有影響力的特色農業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助力和田地區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