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由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豐臺區農業農村局主辦的2025年京津冀鮮食番茄&黃瓜擂臺賽在北京市豐臺區舉辦。本次活動將通過番茄&黃瓜品鑒評比、品種田間展示觀摩等多元形式,向市民推介優質鮮食番茄、黃瓜產品及生產主體,推動口感型蔬菜產業化發展。
傳統育種學依賴于育種學家在野外長期觀測大田作物,通過經驗積累和專業知識篩選出高產、抗逆、抗病蟲害的優良種子。然而,這一過程耗時長、效率低,難以滿足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需求。隨著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的進步,具身智能育種機器人應運而生,通過智能化手段加速育種過程,提高育種效率。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生物學院、農學院、理學院協同開展了具身智能育種機器人的研發工作。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條例》)。《條例》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種業振興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以下簡稱《種子法》)有關要求,對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激勵育種原始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新一批國家級品種審定公告,推出了一批優質綠色水稻、耐密宜機收玉米、高油高產大豆、優質抗蟲棉新品種。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持續加強品種審定規范管理,全年國審品種數量自2022年以來繼續保持平穩回落趨勢。
2024年8月16日上午,為促進忻州市忻府區鮮食玉米高質量發展,豐富玉米新品種示范展示工作,提高產業領域新質生產力,一場備受矚目的“甜糯玉米新品種觀摩及品鑒會”在忻府區南關村智慧農業創新示范園盛大舉行。
我國首個國家級北方水稻重大科研平臺——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5日在黑龍江省寶清縣正式落成,將通過匯聚力量、整合資源,著力解決北方稻作生產中出現的重大科技問題,助力推進產業升級換擋和提質增效。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有序擴大試點范圍,規范種植管理。目前時間過半,這項工作進展如何?近日,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
2023年8月23日上午,神池縣縣長王映中蒞臨中農富神基地考察傳統特色農作物品種資源試驗田,縣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