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是農業古國,也是農業大國,農業歷史非常悠久,中華文明5000年來屹立不倒的原因在于農業發展,也因此,農耕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里最重要的文化組成。農耕文化幾千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農業文化里去尋找智慧,并繼承和發揚,將更能豐富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強國建設。從我個人的研究體會來說,農耕文明留給我們的寶貴資源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豐富的優良品種。包括作物、家畜家禽、食用菌類的微生物等,歷史留下來的優良品種資源非常豐富,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跟我們比較。中國光水稻就有幾萬個品種,蔬菜水果也有很多特色品種。這些都有待發掘利用,來發展現代種業,搞種子芯片。
二、農業生產?,F代農業用的很多化肥、農藥、抗生素,還有各種工業設施,雖能提高產量,但污染環境,并對食品品質造成影響。從傳統農業里面汲取綠色生產經驗,包括輪作復種、立體種植、循環種植等種植方式。在傳統農業生產里綠色有機種植,施用有機肥、種植綠肥等,這些需要現代農業借鑒學習。
三、植保方式?,F在農業用大量的農藥來防治病蟲害,但是在古代沒有合成農藥,怎么防蟲,治蟲?在宋代的時候,就懂得養蟲治蟲,我們的先人養出一種叫做黃金蟻的螞蟻,它吃柑橘里的害蟲,當時發展了很多黃金蟻的養殖業,用草席把黃金蟻包好拿到市場上售賣,果農把黃金蟻放到果園吃蟲子,在當時是非常好的辦法。還有用中藥防蟲、治蟲,根據農書記載,古代有50多種草藥常用于防蟲,比如煙桿、毒魚、藤,都是非常好的防蟲材料。幾千年來,古人積累了很多生物植保經驗,我們應該好好繼承。比如,合成化學農藥具有副作用,能不能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等控制有害生物,用現代方式加工傳統中藥,做成濃縮的藥液,制成有機農藥,拿到田間施試、在作物上播撒防蟲。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僅要繼承,還要推廣到世界各國。
四、種植理念。古代的種植理念是有智慧的,先人像愛護身體一樣愛護土地,把土地當做身體的一部分來對待。古代有一種觀念是種地養地。把土地當做人一樣養護,施用各種有機肥,在傳統文化里有機肥不是一種簡單的肥料,要因地制宜,不同作物施不同的化肥,施糞液還是干糞,做基肥還是追肥,用量多少,其中有很多講究和學問,我們要好好繼承傳統農業肥料學。如果用現代方式加工有機肥,輕便的施用到農田里,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減少環境污染。
五、農耕文化。農業全盤制成,不僅需要品種、農具、化肥等技術方面的繼承,還需繼承文化方面的精華,比如與農業有關的風俗習慣、農事節日等。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最近去內蒙調研,發現一個叫閹割節的節日,顧名思義在這一天對雄性動物進行閹割,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節日呢?原因在于草原的家畜在世代傳承過程中品種會退化,如果留下已經退化的品種繼續繁殖,整個草原的牲畜都會退化,必須要及時淘汰退化的品種,截斷繁殖后代的方式,這樣才能保證優良畜牧在草原上不斷優化。幾千年的古代,沒有科學院、沒有推廣站,這些怎么去做?牧民很有智慧,他們設立節日,在每年開春到草原放牧之前,舉辦閹割節,主要進行兩項活動,選拔各個牧場最好的家畜品種,進行比賽。比如選馬,留下最適合培育的良種馬,未競選的馬閹割掉。比如黃牛,留下體型彪悍、產奶充足的牛做種牛,其他的在同一天被閹割掉,其他家畜也一樣。放牧之前舉辦閹割節,品種不佳的牲畜不能自然交配,留下后代。這是一個很好的傳統節日,也是幾千年來草原畜牧不斷改良優化的原因之一。新疆的祖吾爾節,又叫飲水節,是塔吉克族的農事節日。塔吉克人聚居的地區氣候寒冷,降水稀少,他們的農牧業無法依靠雨水來灌溉,只能在每年一度的早春,砸開冰塊,引水入渠,灌溉播種。一條幾十公里的水渠淤塞、引水、播種僅靠一兩戶人家是難以完成的,需動員沿途村莊的人來修建,保證新一年的水利正常灌溉,節日過后,第二天人們便開始播種,集中精力開始一年一度的春耕生產,進入春耕的大忙季節。
一、豐富的優良品種。包括作物、家畜家禽、食用菌類的微生物等,歷史留下來的優良品種資源非常豐富,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跟我們比較。中國光水稻就有幾萬個品種,蔬菜水果也有很多特色品種。這些都有待發掘利用,來發展現代種業,搞種子芯片。
二、農業生產?,F代農業用的很多化肥、農藥、抗生素,還有各種工業設施,雖能提高產量,但污染環境,并對食品品質造成影響。從傳統農業里面汲取綠色生產經驗,包括輪作復種、立體種植、循環種植等種植方式。在傳統農業生產里綠色有機種植,施用有機肥、種植綠肥等,這些需要現代農業借鑒學習。
三、植保方式?,F在農業用大量的農藥來防治病蟲害,但是在古代沒有合成農藥,怎么防蟲,治蟲?在宋代的時候,就懂得養蟲治蟲,我們的先人養出一種叫做黃金蟻的螞蟻,它吃柑橘里的害蟲,當時發展了很多黃金蟻的養殖業,用草席把黃金蟻包好拿到市場上售賣,果農把黃金蟻放到果園吃蟲子,在當時是非常好的辦法。還有用中藥防蟲、治蟲,根據農書記載,古代有50多種草藥常用于防蟲,比如煙桿、毒魚、藤,都是非常好的防蟲材料。幾千年來,古人積累了很多生物植保經驗,我們應該好好繼承。比如,合成化學農藥具有副作用,能不能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等控制有害生物,用現代方式加工傳統中藥,做成濃縮的藥液,制成有機農藥,拿到田間施試、在作物上播撒防蟲。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僅要繼承,還要推廣到世界各國。
四、種植理念。古代的種植理念是有智慧的,先人像愛護身體一樣愛護土地,把土地當做身體的一部分來對待。古代有一種觀念是種地養地。把土地當做人一樣養護,施用各種有機肥,在傳統文化里有機肥不是一種簡單的肥料,要因地制宜,不同作物施不同的化肥,施糞液還是干糞,做基肥還是追肥,用量多少,其中有很多講究和學問,我們要好好繼承傳統農業肥料學。如果用現代方式加工有機肥,輕便的施用到農田里,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減少環境污染。
五、農耕文化。農業全盤制成,不僅需要品種、農具、化肥等技術方面的繼承,還需繼承文化方面的精華,比如與農業有關的風俗習慣、農事節日等。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最近去內蒙調研,發現一個叫閹割節的節日,顧名思義在這一天對雄性動物進行閹割,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節日呢?原因在于草原的家畜在世代傳承過程中品種會退化,如果留下已經退化的品種繼續繁殖,整個草原的牲畜都會退化,必須要及時淘汰退化的品種,截斷繁殖后代的方式,這樣才能保證優良畜牧在草原上不斷優化。幾千年的古代,沒有科學院、沒有推廣站,這些怎么去做?牧民很有智慧,他們設立節日,在每年開春到草原放牧之前,舉辦閹割節,主要進行兩項活動,選拔各個牧場最好的家畜品種,進行比賽。比如選馬,留下最適合培育的良種馬,未競選的馬閹割掉。比如黃牛,留下體型彪悍、產奶充足的牛做種牛,其他的在同一天被閹割掉,其他家畜也一樣。放牧之前舉辦閹割節,品種不佳的牲畜不能自然交配,留下后代。這是一個很好的傳統節日,也是幾千年來草原畜牧不斷改良優化的原因之一。新疆的祖吾爾節,又叫飲水節,是塔吉克族的農事節日。塔吉克人聚居的地區氣候寒冷,降水稀少,他們的農牧業無法依靠雨水來灌溉,只能在每年一度的早春,砸開冰塊,引水入渠,灌溉播種。一條幾十公里的水渠淤塞、引水、播種僅靠一兩戶人家是難以完成的,需動員沿途村莊的人來修建,保證新一年的水利正常灌溉,節日過后,第二天人們便開始播種,集中精力開始一年一度的春耕生產,進入春耕的大忙季節。
類似這種農事節日各地都有,要繼承傳統文化,需在以上幾個方向努力,在現代農業里增加傳統農業的優秀文化,這樣的現代農業才是中國式的現代農業。
來源:根據曹幸穗老師采訪發言整理,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根據曹幸穗老師采訪發言整理,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