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為期一周的考察中,考察團通過舉辦中韓農業國際交流會議、拜訪農業發展促進組織、實地考察產業園和企業等方式,深入而立體地了解了韓國現代化農業的先進之處。

為了改善鄉村面貌,1970年韓國開展了一場以“勤勉”、“自助”、“協同”為口號的“新村運動”,為“漢江奇跡”奠定了基礎。隨著“新村運動”的不斷深入,1971至1978年間,韓國共完成道路修整85851公里,全部村莊都能通汽車;共修橋68797座橋,村均2.1座;1975年時除作為旅游景點的“民俗村”外的茅屋全部消失;運動后家家戶戶都用上了簡易自來水,頭頂水罐成了歷史。學者崔志鷹、樸昌根在《當代韓國經濟》一書中,曾將“新農村運動”列為韓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幾大動因之一。

1996年,韓國人均國民收入達到12000美元,并成功加入OECD這個發達國家經濟組織,標志著韓國于1996年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完成了經濟現代化的進程。
然而,隨著韓國農業生產率及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化肥及農藥的使用量不斷增加,由此帶來嚴重的農業及環境污染問題逐漸引起韓國政府的重視。為了農業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韓國政府于1999年頒布了進一步完善的《農村基本法》,提出農業及農村發展新的目標:穩定糧食供給,提高農業生產力及綜合競爭力,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韓國政府保證農業發展的同時,開始注重生態保護,開始轉入綠色農業時期。政府以“親環境”為核心,制定了一系列親環境的農業政策,并于2001—2005年首次推行了“親環境五年計劃”,覆蓋計劃、農產品分類及認證等多個領域,并配以政府公信力公證用以消除民眾對親環境農產品的疑慮。
然而,隨著韓國農業生產率及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化肥及農藥的使用量不斷增加,由此帶來嚴重的農業及環境污染問題逐漸引起韓國政府的重視。為了農業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韓國政府于1999年頒布了進一步完善的《農村基本法》,提出農業及農村發展新的目標:穩定糧食供給,提高農業生產力及綜合競爭力,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韓國政府保證農業發展的同時,開始注重生態保護,開始轉入綠色農業時期。政府以“親環境”為核心,制定了一系列親環境的農業政策,并于2001—2005年首次推行了“親環境五年計劃”,覆蓋計劃、農產品分類及認證等多個領域,并配以政府公信力公證用以消除民眾對親環境農產品的疑慮。

韓國與中國同屬東亞地區,其資源條件和發展路線有很多相似之處,發展經驗有許多值得中國借鑒。韓國的親環境農業與中國所提的生態循環農業、綠色農業較為相似,主要目的都是尋求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親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環境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民增收。
近期我們還將組織第二期赴韓考察交流活動,誠邀涉農領域的業內同仁共同參與。前期確認參團的客戶,您的考察需求可被納入我們的考察行程,優享定制化服務,歡迎垂詢!
文章參考鏈接:
1.http://ccrs.ccnu.edu.cn/List/Details.aspx?tid=7263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357142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3219985
近期我們還將組織第二期赴韓考察交流活動,誠邀涉農領域的業內同仁共同參與。前期確認參團的客戶,您的考察需求可被納入我們的考察行程,優享定制化服務,歡迎垂詢!
文章參考鏈接:
1.http://ccrs.ccnu.edu.cn/List/Details.aspx?tid=7263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357142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32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