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相關文件,下一步將深入推進“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加強試點管理,指導探索不同區域建設路徑,積極推廣經驗做法,為其他地區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項目建設主要的資金來源為中央定額補助資金,兩年實施期約2億元,各省份根據情況會配套2000-3000萬財政資金。
同時,要求試點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中央財政資金引導,有效帶動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參與試點建設,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項目主要側重在四個方面的改革:
一是探索設施建管機制。
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推動村莊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有機融合,落實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促進建設項目長期穩定發揮效用。
創新建管機制,促進村莊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按照多規合一要求,科學編制村莊規劃,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和建設邊界,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留住田園鄉愁,守住綠水青山。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異,以多樣化為美,把挖掘原生態村居風貌和引入現代元素結合起來,因村制宜,精準施策,促進村莊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有機融合,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 “富春山居圖”。不搞大拆大建、大包大攬、大融資大開發,防止“堆盆景”.落實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促進和美鄉村建設項目長期穩定發揮效 用。
二是探索組團發展機制。
以沿路、沿河、沿景區、沿產業帶等區域為布局,以中心村、歷史文化(傳統)村落等為依托,推動和美鄉村串珠成線、連線成片,整體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水平。
創新組團發展機制,推動和美鄉村串珠成線、連線成片。
深刻把握鄉村建設規律,按照 “村點出彩、沿線美麗、面上整潔〞 要求,以沿路、沿河、沿景區、沿產業帶、沿山水線、沿人文古跡等區城為布局,以中心村、歷史文化 (傳統)村落、紅色村莊等為依托,以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公共服務便利、人居環境舒造等為重點,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水平,推動和美鄉村串珠成線、連線成片、組田發展。
三是探索產業經營機制。
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開發利用鄉村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生態資源向美麗經濟發展轉變,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創新經營機制,促進鄉村生態資源, 美麗經濟有效轉化。
聚焦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因地制宜挖 掘鄉村多元價值,拓展鄉村農產品供給,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推動產業發展、農村建設、鄉村生活生態良性循環,以推動鄉村生態資源向美麗經濟發展轉變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和開發利用具有當地特色的名優產品、民俗風情、閑置農房等鄉村資源,培育農村電商、運動健康、文化創意等新產業新業態,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致富。
四是探索鄉村治理機制。
搭建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便民服務機制,賡續農耕文明,推動科技賦能重塑文明和諧鄉風。
創新治理機制,推動科技賦能重望文明和道鄉風。
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搭建鄉村治理數字化平合,加快推進鄉村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村便民服務機制,實現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賡續農耕文明,弘揚敦親陸鄰、守望相助、誠信重禮的鄉風民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社會形態完整有效、文化基因和美好品德傳承弘揚,促進鄉村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根據對2023年財政部《關于做好2023年“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工作的通知》(財辦農【2023】13號文)要求,上海、廣西、山西等省份已經開始準備2024年的申報工作。
2023年,各省申報指標分布北京市1個,上海市3個,河南省2個,四川省2個,山東、河北、湖北、福建、江西、黑龍江、廣西、云南、湖南等各1個。
申報咨詢:139107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