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國際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堅持“國際站位、國際視野”統籌推進“雙一流、雙效益、四高地”的建設要求和“三鏈同構”戰略布局,以金融與科技創新為“雙輪驅動”,聚焦“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主題”,圍繞價值鏈、供應鏈和產業鏈布局“現代智慧農業+現代服務業”兩大主導產業,重點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農業智能裝備、現代種業等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打造“政產學研用推”六位一體的平臺,創新三鏈互促發展生態體系,建設河南洛陽創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和產業高地,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引領、帶動的作用,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模式。
10月,示范區產業集群智慧溫室正式啟用!




10月16日,智能溫室大棚開始定植。該項目從荷蘭優選引進的大粉番茄,本次定植68000株,預計年底開始采摘上市。
進入種植大棚內,第一感覺就是整潔、敞亮。只見四面玻璃的智能溫室內,一排排數控化可升降栽培床整齊排列,懸空在離地約1米高的位置,方便工人打理護苗。可別小看這排智能數控栽培床,它可以根據工作和采摘的需要,隨時調整高度,以提升植株光合作用率。
除了數控化可升降栽培床,大棚內處處都體現“智能”和“綠色”。你看,荷蘭大粉番茄苗全部栽種在有機椰棉基質里,不用接觸土壤,也無需人工施用農藥、化肥。大棚內整體配有營養液循環系統和精準施肥系統,番茄生長全程的“飲用水”都是經過超濾反滲透工藝處理后的純凈水;溫控系統還可及時調節園內溫度、濕度,為番茄成長打造最舒心環境,可“享福”啦!
除了數控化可升降栽培床,大棚內處處都體現“智能”和“綠色”。你看,荷蘭大粉番茄苗全部栽種在有機椰棉基質里,不用接觸土壤,也無需人工施用農藥、化肥。大棚內整體配有營養液循環系統和精準施肥系統,番茄生長全程的“飲用水”都是經過超濾反滲透工藝處理后的純凈水;溫控系統還可及時調節園內溫度、濕度,為番茄成長打造最舒心環境,可“享福”啦!

“咱們智慧大棚都是采用無土栽培的種植方式,在溫室內使用懸掛式種植槽,采用椰棉作為栽培基質,相對傳統溫室來說,土地使用率高達90%以上,每平方米產量可達60公斤,年產量可達3500噸,是傳統溫室的5倍。”大棚負責人介紹,該項目采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實時采集棚內環境信息,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客戶端或者電腦平臺,實現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預測、智能決策,對溫室內的風、光、水、氣、肥進行全面的管理,使種植農業更具“智慧”;另一方面,大棚還采用國際領先的阿里云智能化技術,為農業種植、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數據處理、數據分析能力,讓大棚真正擁有一顆智慧型“大腦”。
“果實成熟后,將進入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美團買菜、淘菜菜等新零售渠道,通過天貓、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以高科技種植、高標準分級、高品質保障,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蔬菜’。”大棚負責人介紹。
“果實成熟后,將進入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美團買菜、淘菜菜等新零售渠道,通過天貓、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以高科技種植、高標準分級、高品質保障,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蔬菜’。”大棚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洛陽國際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是以“智慧農業”+“農業旅游”為主體的全市鄉村振興示范引領項目。該項目規劃占地約840畝,采用招商頭部企業入駐為基礎的運營模式,主要包括服務區、農業旅游區、智慧農業生產示范區三個功能區,旨在通過智慧化農業引領,帶動當地農業轉型和產業升級,最后實現區域內農業結構化的調整,帶動周邊群眾致富。
未來,該園區還將通過招商形式引進千喜鶴、阿里農業等中央廚房、魚菜共生項目,對加工、銷售進行布局,拉長產業鏈條,以“設施農業”為基礎,以蔬菜為主體,建設以“育苗——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為一體的農業示范園區,打造洛陽及周邊城市的“保供廚房”。
未來,該園區還將通過招商形式引進千喜鶴、阿里農業等中央廚房、魚菜共生項目,對加工、銷售進行布局,拉長產業鏈條,以“設施農業”為基礎,以蔬菜為主體,建設以“育苗——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為一體的農業示范園區,打造洛陽及周邊城市的“保供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