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市大棚果蔬產業規模化發展
廣西以推動設施蔬菜發展為突破口,加快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兩年廣西統籌中央及自治區財政資金累計約2億元,組織實施蔬菜項目163個;抓好融資項目庫建設和項目推送,組織申報儲備設施蔬菜項目40個,總投資71.8億元,獲得貸款總額7.38億元。蔬菜生產設施化水平快速提升,據農業農村部門調度,2024年廣西設施蔬菜(含露地水肥一體化)總面積149.68萬畝,連續三年增長超15%,總產量539.12萬噸,總產值272.14億元。賀州市平桂區入選2023年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
近年來,平桂區積極創新農業發展新思路,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特別是設施大棚蔬菜產業,不僅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還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為實現“廣西設施農業看賀州”奮斗目標,2018年以來,平桂區積極探索設施農業“聯合體”發展模式,集聚優勢要素資源,創新推出支持設施農業發展政策體系,推進“壽光模式”本土化,在羊頭鎮的龍山、中紅、大井、羊頭等村建成廣西集中連片,面積達7000畝的設施蔬菜產業園。產業園每年以訂單形式向粵港澳大灣區供應辣椒、西紅柿等時令蔬菜6萬余噸,產值超2億元。

平桂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的標準溫室大棚宛如一片銀色的海
堅持科技賦能,樹立現代農業典范
設施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科技賦能是關鍵。
自動滴灌施肥、自動調控溫濕、自動開口通風……標準溫室大棚里各類智能一體化設施一應俱全,依托現代農業機械化設備,一個人便可管理30畝大棚。為避免與糧爭地,產業園選擇泥夾石地、撂荒地、一般旱地作為大棚建設用地,通過翻耕、平整、小并大、地力培肥等措施改善耕地條件,滿足高標準大棚、薄膜連棟棚、冬暖型棉被棚等大棚建設要求。生產大棚配備雙膜保溫、內外遮陽降溫及水肥一體化設施,可反季節栽培辣椒、番茄、哈密瓜等時令果蔬,實現周年生產。每畝大棚年產辣椒6噸,產值達5萬元左右,比普通的露地栽培高15倍。
探索智慧化種植技術模式,建成智能種植棚1000畝,大棚配備自動滴灌施肥、自動調控溫濕、智能溯源等“六自動一溯源”一體化設施,配置電動噴霧器等現代農業機械化設備,可實現一個人管理數十畝大棚。除了技術和設施的引進,平桂區還注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產業園通過統一蔬菜品種、用藥品種、施藥配方、技術培訓、收購、品牌銷售等方式,開展一條龍社會化服務,加強了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
堅持產業振興,聯農帶農致富
產業振興是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動力引擎。目前,產業園帶動的主導產業蔬菜播種面積達10萬畝,其中雙季蓮藕、香芋等設施蔬菜4萬畝,產量高達30萬余噸;先后注冊了“非常桂”“野里鄉”產品品牌,有蔬菜產品綠色食品認證46個,“平桂彩椒”“平桂蓮藕”入選中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春霖、榮豐、華瑞等3個企業運營的大棚蔬菜基地被自治區認定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羊頭鎮被評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被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此外,當地建立“十大聯帶”聯農帶農機制,助農增收效果明顯——通過實行村集體入股分紅、訂單種植、保價收購,帶動群眾土地租金收入1700萬余元,吸納本地群眾就業11萬人次,戶均增收3萬元。
堅持產業集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平桂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發展,不僅推動了農業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還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建設‘一核一軸三區’產業園布局(一核指羊頭鎮的循環產業科技發展核,一軸指依托產業發展道路的循環產業聯動發展軸,三區指北部綠色循環發展區、中部農業現代化樣板區和南部設施農業示范區)將進一步推動產業園的集聚發展和產業升級。
下一步,平桂區將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依托大灣區“菜籃子”市場建鏈延鏈補鏈,發展大棚蔬菜全產業鏈,進一步擦亮平桂大棚蔬菜“金字招牌”,建成面向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品類最全、功能最優、聯農最廣的現代設施蔬菜基地。
近年來,樂業縣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總體布局、層級管理、重點扶持”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樂業縣高山蔬菜特色產業,先后出臺各項招商引資、補助政策,逐漸形成綠色健康、生態有機的樂業“高山蔬菜”,并以口味淳郁享譽周邊市縣,遠銷粵港澳大灣區。2024年,樂業縣預計種植高山蔬菜7萬畝,產量12.6萬噸,產值3億元,可帶動全縣農民增收3400元,促進就業增收,推動鄉村振興成效明顯。
堅持龍頭示范帶動,提高蔬菜種植效益

樂業高山蔬菜基地智能單棟拱棚種植區
樂業縣引入深農集團,積極探索“圳品賦能、糧菜輪作、一糧多菜”模式,采取“村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在甘田鎮建設“高山蔬菜”示范基地,整個基地規劃建設面積3000畝,計劃投資4500萬元,目前已全部建設完成并投入運營。其中,2500畝為露地高標準智能化噴灌種植,500畝為智能單棟拱棚種植區,匹配建設4800平方米冷鏈物流中心,可吞吐5000畝蔬菜預冷、倉儲、保鮮。配套建設20畝溫室智能育苗基地,可滿足5000畝蔬菜種植育苗需求,建成12畝新品種示范實驗基地,用于培育蔬菜新品種,不斷豐富基地內蔬菜品種。基地年生產18000噸蔬菜,總產值達1億元以上。目前,該基地每天都有20余噸高品質高山蔬菜銷往粵港澳大灣區。
堅持品牌建設,開拓蔬菜銷售市場
2005年,樂業縣就通過了有機農業發展規劃,力求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兩不誤”。充分發揮樂業高山蔬菜綠色、有機、富硒等核心優勢,有序推動“樂業高山蔬菜”基地認證“深圳市菜籃子基地”工作,大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農產品品牌,目前已經通過了深圳市菜籃子基地認定。實行蔬菜種植—包裝—儲藏—運輸全過程跟蹤動態管理,建立從種植到餐桌的溯源體系,提升品牌建設公信力,實現從賣“蔬菜”到賣“品牌”轉變。如今,在百色市區已設有43個樂業高山蔬菜專賣店,在全市已經形成一定的品牌優勢。同時,為強化市場對接,樂業縣堅持政策扶持和市場導向相結合,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對品質蔬菜的消費需求,充分依托深農集團在農產品經營、加工及市場渠道等方面的獨特優勢,通過“基地—批發市場—商超”的銷售模式,將優質的樂業高山蔬菜配送至全國海吉星,然后進入農貿市場,以及天虹、歲寶、萬佳等大型商超。

樂業高山蔬菜產業基地露地高標準智能化噴灌種植區
堅持創新運營模式,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引進華僑城集團,在高山蔬菜示范項目周邊,開發建設集科技奇幻樂園、名特優產品供應鏈中心、果茶精深加工觀光工廠、風水間民宿群、農業種植體驗園和田園風情區、濱水休閑區、水浴度假體驗區等于一體的“奇幻農莊”農文旅產商融合項目,打造“山水甘田”農文旅產商融合發展示范區。依托田園綜合體“山水甘田”的“奇幻農莊”“達坡水寨”“舞龍基地”等項目優勢,蔬菜基地與廣西蔬菜研究所、百色農校等科研院校合作,在“樂業高山蔬菜”基地配套開發20畝蔬菜采摘體驗區,創新推出“奇幻農莊”、特色蔬菜和食用花卉等觀光采摘體驗項目,融合成為“山水甘田”田園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現代農業參觀活動區和研學基地,每年接待學校學生、蔬菜種植戶、消費者5萬余人,促進產業多環節多渠道增收,實現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廣西現已發展形成了北部灣、湘桂通道、西江流域、右江流域四大蔬菜產業帶,構建了冬春、供粵港澳、高山冷涼和城市郊區四大設施蔬菜重點產區。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分工明確的茄果類蔬菜、特色瓜類蔬菜、豆類蔬菜、根莖類蔬菜、蔥姜蒜類、水生蔬菜類、食用菌等七大類蔬菜優勢產區。蔬菜品類日益豐富,葉菜類、白菜類、根莖類、瓜菜類、茄果類等5個品類年產量超過500萬噸,其中葉菜類超過1000萬噸。

深百合公司位于右江區龍川鎮平樂村蔬菜基地
素材來源:廣西臺綜合廣播、當代廣西網、人民網廣西頻道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由“中農富通”根據相關公開報道整理編輯而成,僅供學習參考,轉載請注明來源。如有侵權煩請聯系共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