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在浙江省嵊州市召開全國設施園藝提檔升級推進會,總結“十四五”園藝產業發展成效,分析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部署設施園藝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措施,安排設施農業更新改造政策落實有關工作。
2025年7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扎實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文件提到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備更新的資金規模增加至2000億元,支持范圍擴大至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設備更新和工業軟件升級。據了解,更新改造將率先從設施種植業開始,主要聚焦國內各大設施蔬菜優勢產區,推進老舊棚體結構改造和基礎生產設備更新。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將進一步擴大“兩新”政策支持設施農業的范圍,適時啟動設施畜牧業、設施漁業等領域的更新改造。

二、為什么對設施農業升級改造更新?
設施農業在我國各地有諸多成功實踐,不過從整體來看,我國設施農業發展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還有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亟待解決,其中一部分是生產技術、生產設備更新換代滯后造成的。現在很多溫室設施是多年前建設的,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骨架和結構都受到了腐蝕,棚內設備也存在老舊、功能不足的情況,此外還有技術層面的原因,比如應用數字化環境控制設備的大棚數量還比較少,有些大棚基地沒有加裝棚內物流運輸等新型設備。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可能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環境,進而影響產量和品質,在冬天還會造成能源過度消耗。而國家率先從設施種植業開始實施“兩新”,恰好為有意愿更新設備設施的經營者帶來實惠,能夠提高更多經營者參與換新的積極性,也為設施農業提質升級提供了政策機遇。
設施農業在我國各地有諸多成功實踐,不過從整體來看,我國設施農業發展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還有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亟待解決,其中一部分是生產技術、生產設備更新換代滯后造成的。現在很多溫室設施是多年前建設的,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骨架和結構都受到了腐蝕,棚內設備也存在老舊、功能不足的情況,此外還有技術層面的原因,比如應用數字化環境控制設備的大棚數量還比較少,有些大棚基地沒有加裝棚內物流運輸等新型設備。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可能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環境,進而影響產量和品質,在冬天還會造成能源過度消耗。而國家率先從設施種植業開始實施“兩新”,恰好為有意愿更新設備設施的經營者帶來實惠,能夠提高更多經營者參與換新的積極性,也為設施農業提質升級提供了政策機遇。
三、設施農業改造升級案例分享
01山東:整縣推進老舊低效設施改造
山東是設施農業大省。這段時間,濰坊市昌樂縣正在對186個蔬菜大棚進行更新改造,其中,最先完工的7個大棚已經開始投入使用,棚里種植的西瓜還有十幾天就可以采摘上市了。
01山東:整縣推進老舊低效設施改造
山東是設施農業大省。這段時間,濰坊市昌樂縣正在對186個蔬菜大棚進行更新改造,其中,最先完工的7個大棚已經開始投入使用,棚里種植的西瓜還有十幾天就可以采摘上市了。

種植戶 趙忠修:4月初成熟時候正好是市場最缺的時候,一斤西瓜多賣四五塊錢。
趙忠修告訴記者,以往每年僅能種植兩茬西瓜,如今卻能種三茬。之所以能多產出這一茬西瓜,得益于將過去保溫效果欠佳的低矮塑料膜小棚,替換成了這種高達七八米的土墻式日光溫室大棚。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大棚能不能保暖,棚膜是關鍵。這家棚膜廠的銷售員告訴記者,現在本應是他們的銷售淡季,但由于瓜棚改造工程對棚膜的需求量極大,這使得他們收獲了不少訂單 。

昌樂天合塑業銷售部 員工 肖立娟:很多農戶看到他們基地上用大棚膜之后,從外地來的訂單也多了,給我們簽合同的也越來越多了。
據了解,一個大棚的改造,除了棚膜,鋼材、棉被等施工材料都需要換新升級。
目前,山東正在整縣推進老舊低效設施改造,推廣高效宜機棚型,建設大跨度鋼構大棚、大型連棟溫室等高端設施,計劃完成30個縣(市、區)老舊設施改造提升。
“專家說”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設施植物環境工程團隊首席專家 程瑞鋒:全國設施農業的總面積4200多萬畝,里邊有接近兩千萬畝都需要升級改造。改造涉及到各種建筑資產投資,帶動水泥、鋼筋,墻體加薄膜和保溫被以及溫室內部的水肥機,總體體量應該在8000億元以上。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設施植物環境工程團隊首席專家 程瑞鋒:全國設施農業的總面積4200多萬畝,里邊有接近兩千萬畝都需要升級改造。改造涉及到各種建筑資產投資,帶動水泥、鋼筋,墻體加薄膜和保溫被以及溫室內部的水肥機,總體體量應該在8000億元以上。
02河北:智能設備為設施農業現代化、高效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各地設施農業的升級改造,不僅帶動了鋼筋水泥、薄膜棉被等原材料的市場,更提升了設施農業的科技含量。
在位于河北衡水的這個智能番茄大棚里,土壤傳感器一刻不停歇收集著土壤和栽培基質的溫濕度、酸堿度、養分數據。

平臺的AI“大腦”可以根據這些數據,精準計算出當前番茄生長最適宜的水肥配比和灌溉時間,隨后滴灌帶就將水肥輸送到每一株番茄苗。精確到小數點的施肥澆水,不僅能把番茄的糖度提高10%至20%,產量提升20%,還能節約一半的水,減少40%的施肥量。
“專家說”
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研究員 楊其長:在農業領域里面,設施農業跟現代科技結合非常緊密,同時設施農業的需求也推動了現代科技發展。這種升級改造,從提高生產效率,到勞動效率、機械化率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研究員 楊其長:在農業領域里面,設施農業跟現代科技結合非常緊密,同時設施農業的需求也推動了現代科技發展。這種升級改造,從提高生產效率,到勞動效率、機械化率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03四川:垂直植物工廠讓蔬菜住進“大樓”
記者來到四川天府新區,一座20層的垂直植物工廠矗立眼前。踏入這座無人化工廠,記者看到在立體栽培區中,精度達0.01毫米的伺服電機機械手正在有序種植新一茬的葉菜。在人工光育苗室里,LED光源通過動態光譜調節模擬日出日落,構建出比自然環境更適宜作物生長的“人造生態”。

高效、高產背后的秘密在于,200平方米的植物工廠內布置了200多臺(套)的傳感器,實時監測空氣、溫度、濕度、營養液濃度、光照強度等14項參數。而對于20層高8.8米垂直植物工廠來說,上下環境的均勻性需求十分突出。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蔬菜不僅能“住進”大樓,還能住進集裝箱里。

“專家說”
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研究員 王森:植物工廠占地面積是200平方米,栽培架栽培面積只有100平方米,但實際上我們每年可以生產15茬葉菜,每年產量是50噸,生產效率跟同面積大田相比提高100倍以上。
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研究員 王森:植物工廠占地面積是200平方米,栽培架栽培面積只有100平方米,但實際上我們每年可以生產15茬葉菜,每年產量是50噸,生產效率跟同面積大田相比提高100倍以上。
04陜西:"四改一提"技術讓大棚變身"智慧工廠"
陜西作為全國設施農業優勢區,正以"四改一提"技術為核心,推動老舊大棚向"智能工廠"升級,助您搭上現代農業快車!
四改煥新顏
1.改棚體結構
? 跨度升級:單棟大棚跨度擴至8-24米,全鋼骨架+長效防霧棚膜,抗風抗雪更耐用
? 農機通道:新增2米寬農機出入口,軌道運輸車直接開進大棚,省力50%!
2.改土壤生態
? 秸稈還田:每畝增施5噸有機肥,配合高溫悶棚+微生物菌劑,板結地秒變"海綿田"
? 土壤修復:深松40cm+輪作制度,連作障礙降低70%
3.改灌溉方式
? 膜下滴灌:節水40%,手機遠程控制水肥一體化,澄城產業園已全面普及
? 防鹽漬化:精準灌溉系統自動監測EC值,杜絕"燒根"現象
4.改種植模式
? 密植革命:櫻桃大棚采用小株密植,畝產提升2倍
? 行向調整:種植方向與棚體平行,農機作業效率翻番
一提創未來:智能化升級
? 環境智控:自動卷簾機+補光燈+智能溫控,22℃恒溫保障
? 數據種田:物聯網實時監測溫/光/濕/氣,病害預警準確率超90%
來源:澎湃新聞、央視新聞客戶端等。
做設施有 找中農富通 垂詢:1581156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