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通州區農業農村局牽頭組織的第九屆北京市農村創業大賽通州區選拔賽圓滿舉辦,涵蓋非遺融合、生態農業、數字農創、農文旅融合等多個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14個本土優質農創項目同臺競技,最終評選出8個項目代表通州區沖刺市級入圍評選。北京中農富通園藝公司申報的“有機生態型智慧化魚菜共生系統項目”通過區級選拔賽,進入市級評選!

中農富通魚菜共生智能監控平臺
“有機生態型智慧化魚菜共生系統項目”7大核心優勢:
一、技術創新
生態循環技術集成:魚菜共生系統創新性地整合了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技術。魚類排泄產生的氨氮經硝化細菌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為蔬菜提供優質養分;通過蔬菜根系吸收凈化后的水又回流至養殖區,形成“魚肥水-菜凈水-水養魚”的良性生態循環,實現資源高效循環利用。
智能化管理技術應用:將物聯網、傳感器、自動化控制等技術融入魚菜共生系統。通過實時精準監測并調整水質(如酸堿度、溶解氧、氨氮含量)、水溫、光照強度以及蔬菜生長狀況等關鍵參數,確保魚菜共生系統始終處于理想運行狀態,極大提升生產管理的精準性與效率,減少人工干預與誤差。
多領域技術融合拓展:融合材料科學、工程學等多領域技術。例如,選用新型環保且耐用的養殖池與種植槽材料,保障系統使用壽命;借鑒建筑結構設計理念,發展立體式、垂直式魚菜共生模式,充分利用空間,提高單位面積產出等。

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魚菜共生系統
二、降本增效
減少外部投入成本:魚菜共生系統中,“魚肥水-菜凈水-水養魚”的良性生態循環,可有效降低肥料、水資源、水處理等多方面投入成本。提高單位面積產出效率:在同一空間內,魚菜共生系統同時進行水產養殖與蔬菜種植,產出魚和蔬菜兩種產品。并可通過合理規劃布局,采用立體栽培、多層養殖等方式,大幅提高土地和空間利用效率。
縮短生長周期:系統內穩定且適宜的環境,促進了蔬菜及魚類的健康生長,實踐證明部分葉菜類在魚菜共生系統中的生長周期可縮短1-2周,魚類生長速度也能提升10%-20%左右,從而實現更頻繁的收獲與上市,增加經濟效益。

定州農業嘉年華魚菜共生項目
三、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
無農藥殘留:由于魚對農藥極為敏感,在魚菜共生系統中使用農藥會導致魚類和有益微生物大量死亡,使整個系統崩潰。因此,從源頭杜絕了農藥的使用,確保生產出的蔬菜無農藥殘留,保障了消費者的健康。避免重金屬污染:該系統采用無土栽培方式,脫離了土壤環境,避免了土壤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屬污染問題。蔬菜和水產品的重金屬殘留遠低于傳統土壤栽培,讓消費者能放心食用。
營養豐富:魚菜共生系統生產的蔬菜,因吸收了魚類排泄物分解產生的豐富營養元素,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魚類在優質、穩定的水體環境中生長,肉質鮮美,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合理,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成分。經檢測,此類系統產出的蔬菜維生素C含量可比普通蔬菜高出20% - 30%,魚類的蛋白質含量也能提升5%-10%。

定州農業嘉年華魚菜共生項目
四、資源利用與環保方面
水資源高效利用:魚菜共生系統的水循環利用率高達90%以上,節水效果顯著。在水資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這種高效節水模式對于保障農業用水安全、推動可持續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養分循環利用:魚類產生的排泄物和殘余飼料等廢棄物,經微生物分解轉化為氮、磷、鉀等植物可吸收的營養物質,為蔬菜生長提供充足養分,實現了養分在系統內的循環利用。
減少環境污染:魚菜共生系統為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既無傳統水產養殖尾水排放造成的水體污染,也無傳統農業中農藥、化肥對土壤和水體的污染,促進生態平衡。

呂梁市離石區王營莊鄉村振興智能溫室高效農業示范基地魚菜共生項目
五、經濟效益與產出
產品多樣化增收:魚菜共生系統同時生產魚和蔬菜,豐富了農產品種類,能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優質的魚和蔬菜產品憑借綠色、生態、安全的特性,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可獲得更高價格。例如,一些有機認證的魚菜共生蔬菜價格比普通蔬菜高出30%-50%,養殖的魚類價格也能上浮20%-30%,從而顯著增加農民收入。降低成本增利潤:如前文所述,通過減少化肥、農藥、水資源等投入成本,以及提高單位面積產出效率、縮短生長周期等方式,降低了生產總成本,提高了利潤空間。
產業融合拓展收益:魚菜共生項目可與生態旅游、科普教育等產業有機融合。打造魚菜共生主題觀光園、科普基地,吸引游客參觀體驗,開展科普研學活動,收取門票、培訓費用等,拓展了收入渠道,提升了項目的綜合經濟效益與品牌影響力。

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工廠化循環水養殖
六、空間利用與適應性
適應多種場景:魚菜共生系統規模可大可小,既適用于大規模的商業化農業生產,構建大型魚菜共生農場、種植養殖基地,進行專業化、批量化生產;也適合小規模的家庭農場、城市家庭陽臺種植養殖,滿足家庭日常食用需求。還可應用于城市的屋頂、廢棄廠房、地下室等空間,甚至在干旱缺水地區、海島等特殊環境下也能實施,只需對系統進行適當調整與優化,展現出強大的環境適應性。
空間利用率高:采用立體式、垂直式、多層式等設計,充分利用垂直空間。

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培訓
七、系統穩定性與可持續性
生態平衡穩定:魚、菜、微生物在系統內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生態平衡關系,這種多元共生關系增強了系統的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減少因外界因素變化導致的生產損失。可持續發展:魚菜共生是可持續循環型農業生產模式。不依賴大量外部資源投入,通過內部生態循環實現物質和能量的高效利用,減少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在資源日益緊張、環境問題突出的當今社會,該模式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為農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了可行路徑,有助于保障農產品的穩定供應與農業生態環境的健康。

開封農業嘉年華魚菜共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