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機器人技術,逐漸應用到設施園藝之中。數字技術的應用,從育種到銷售,正在為設施園藝的全產業鏈條賦能。”在12月16日舉行的“智慧農業創新院士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趙春江表示。
“我國設施蔬菜面積約3500萬畝,年產蔬菜約2.65億噸,解決了蔬菜周年供應的問題。但同時,大部分設施蔬菜生產中,存在宜機化水平不高、生產規范不完善等問題。”在12月16日舉行的“智慧農業創新院士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教授李天來表示,“當前設施園藝科技需求的重點,是提質增效和推進現代化技術,未來需求的重點,則是智能化技術。設施園藝,必須首先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之后才能夠實現智能化。”
2022年12月9日,第十二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以下簡稱“縣域會”)線上順利召開。會議以“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為主題,集聚了國內外研究農業發展的頂級、權威專家,多個平臺線上同步直播,觀看人次總量達127.6w人次。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李想,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縣域“雙高”農業產業鏈發展》為題,從數字經濟新業態的發展,城市中高收入消費者的高附加值的需求,數字化帶動產業鏈聚合等方面系統闡釋。
12月05日,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財政局關于印發《北京市設施農業發展以獎代補項目實施辦法》,落實《關于促進設施農業綠色高效發展的指導意見》,設立設施農業發展以獎代補項目,圍繞綠色安全高效生產,推動產業集群成鏈,創新發展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穩定農民就業和增收,優先盤活利用閑置設施,重點改造提升老舊設施,支持新建標準化、宜機化、智能化設施,打造一批規模化、現代化設施農業基地,穩步推進全市設施蔬菜(含草莓、西甜瓜)產能提升、產品安全、產業升級。
12月1日,在2022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的農業專場上,騰訊首次公布智慧農業戰略,發力農業賽道,用數字科技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 隨著二十大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成為了未來3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現在,我國數字技術底座日漸成熟,但與農業產業融合度低、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區域發展不平衡、數字技術對農業細分賽道的滲透不均衡等問題愈發突出。城鄉經濟社會關系的全面重構迫在眉睫,隨著農業進入4.0時代,農業農村數字基建成為農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關鍵。
最近,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趙春江作題為《智慧農業現狀與展望》專題報告。 他表示,現代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新的綠色革命推動傳統農業技術改造升級,包括生物化、信息化、無害化、循環化和標準化等方面,發達國家圍繞農業生產精準化、集約化、高值化已開始了新一輪的戰略部署。智慧農業工程科技的發展已成為國際上現代化農業技術發展前沿。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這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全新目標和重大任務。如何看待建設農業強國,把握其科學內涵,以什么樣的路徑來推進,值得關注與思考。 建設農業強國是中國式現代化偉大艱巨基礎工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新一代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數字鄉村、智慧城市、數字中國的概念,近幾年被頻繁提及。今年在疫情防控的環境下,農產品電商、在線助農、農業直播等互聯網農業新業態不斷涌現。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2022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不斷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推動數字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數字鄉村到底是什么?目前出臺了哪些政策支持?數字鄉村要建成什么樣呢?小編通過梳理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工作的重要進展、重要任務、遠景目標等內容,讓大家一文看懂數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