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等全鏈條現代化治理能力,推動農業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發展,重慶市將加快構建“產業大腦+未來農場”新模式,力爭到2027年建成農業產業大腦10個、未來農場60個以上。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
7月16日上午11:00-12:00,潞城鎮副鎮長張小京、北京中農富通技術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亓德明做客《副中心會客廳》,暢談當智慧農業遇上運河風情,當田園風光碰撞潮玩活力,在潞城鎮將展開怎樣的一幅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圖景。
7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山西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徐明崗一行到中國農業大學設施農業科技小院考察調研,忻州市副市長、忻州市科技局局長及相關人員陪同。徐明崗院士與科技小院負責人張天柱教授圍繞鹽堿地綜合治理、有機旱作農業技術創新及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展開交流。
近日,中農富通憑借在農業科技創新研發領域的卓越表現,榮獲“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等級AAAAA”,這一榮譽不僅標志著公司在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領域的標桿地位,更折射出公司以“科技服務鏈” 串聯 “農業產業鏈”的深度探索,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的創新服務模式,標志著公司在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隨著深度求索、秧BOT等成為今年年初的“熱詞”,人工智能這項“高深莫測”的信息技術正從“云端”變得“接地氣”,逐漸成為人們日常可接觸的存在。深度求索開源其技術和模型后,為不少行業優化人工智能領域布局創新活力,農業領域也不例外,多地將深度求索接入自主研發的AI農業大模型中,推動智慧農業發展更邁進一步。
5月5日,寧夏隆德縣溫堡鄉綠洲蔬菜專業合作社標準化建設基地內,金屬碰撞聲與機械轟鳴聲交織,工人們手腳麻利地搭建蔬菜拱棚,勾勒出設施農業蓬勃發展的火熱畫卷。
2025年6月1日,中國農業大學原黨委書記瞿振元、原校長柯炳生到訪中農富通科技園,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張天柱陪同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