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去年底,全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超過10億畝,建成各類田間灌排渠道1000多萬公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2700多萬處,農田抗災減災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實現了大災少減產、小災能穩產、無災多增產,為全國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提供了重要支撐。
聚焦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圍繞縣域農業發展主導產業,通過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一方面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整體提升農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另一方面,推動財政資金規范管理,有效積累公共財產,以財政經濟手段壯大基層財政實力、增強發展活力和后勁。
國際經驗表明,農業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世界上的經濟強國和人口大國都高度重視農業的發展,也大都是農業強國。我國是14億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強國必先強農,加快農業強國建設正當其時,意義非凡,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也是對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貢獻。
休閑農業規模效益增加,折射出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步伐加快,但實際中也面臨不少挑戰。有些把采摘、餐飲、民宿作為標配,開發方式大同小異、經營管理比較粗放;有些停留在“農家樂”“美食節”等模式,產業融合和休閑功能挖掘不夠;還有些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割裂開來,事實上,只有兩者協調發展,才有助于優化農業結構、培植新興業態。
202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第十三屆北京(通州)國際都市農業科技節以“科技創新·國際交流·開放平臺·合作共贏”為主題,立足現代農業園區實際需求,通過多種渠道和平臺,對先進技術、設施設備、優良品種等進行展示和示范推廣。科技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和設備的創新,更是傳統文化的創新。活動期間,中國農業博物館全國農業展覽館博士生導師曹幸穗參觀了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并接受采訪,詳細介紹了如何挖掘農耕文化資源優勢,以及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三農”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階段我們要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扎扎實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高質量發展。
2月8日,由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產業發展處主持的“2023年休閑農業專家輔導團工作交流會”順利召開。此次,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農富通農業園區運營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賀紅霞,代表中農富通團體專家輔導團成員,參加會議和交流。
瑞虎辭舊歲,玉兔迎新春。2023年1月16日,北京中農富通農業規劃設計院2022年度總結述職會順利召開,回顧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并對工作中涌現出的優秀員工進行表彰。本次大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中農富通農業規劃設計院全體員工及特邀專家教授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中農富通農業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白春明主持。